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十补汤

猜你喜欢

  • 水谷痢

    古病名。见《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①指脾胃虚弱,不能消化所致的痢疾。《时病论》卷三:“水谷痢者,糟粕脓血杂下,腹中微痛,登圊频频,饮食少餐,四肢困倦,脉来细缓无力,或关部兼弦,此因脾胃虚寒,虚则不能

  • 片脑

    见《寿域神方》。即龙脑冰片,为冰片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 红子

    见《分类草药性》。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

  • 地茄子草

    见《分类草药性》。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详该条。

  • 沈注金匮要略

    见金匮要略编注条。

  • 增辑伤寒类方

    书名。4卷。清·徐大椿编释,潘蔚增辑。刊于1865年。潘氏据徐大椿《伤寒类方》予以增订重辑,在此书所论各方的上栏载有相应的经潘霨、肖庭滋二氏增辑的《长沙方歌括》(陈修园撰)作为参照,便于读者进一步学习

  • 阴虚喉痛

    病证名。《喉科心法》:“其人平日常有齿痛舌痛,牙缝出血,咽干喉燥,耳鸣,盗汗,梦遗,夜热夜咳之症。偶然受热,或食热物,或犯房欲,即咽喉痛,红肿,或红甚而不肿,夜甚于昼。脉洪数,或细数,由肾中真阴亏损故

  • 湿癣

    病名。皮肤湿疡之一。《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色赤湿痒,搔之多汁成疮……其里亦有虫。”由风湿热邪浸入肌肤而成。其症患处皮损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浸淫不断扩大

  • 火烧草

    见《履岩本草》。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 炎性外痔

    病名。见王兆铭《中西医结合痔漏临床证治》。即外痔并发炎症,红肿疼痛者。宜清热解毒、疏风。服槐角丸,外用祛毒汤熏洗。参见血栓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