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缓遗风
见金子久条。
见金子久条。
病证名。出《肘后备急方》。风痰相结而引起的顽固性头痛。《诸病源候论》卷二十:“鬲痰者,谓痰水结聚于胸鬲之上,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上逆,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或数岁不
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握住肢体进行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的旋转滚动。如腰部滚摇就是使病员仰卧,两髋屈曲;医生一手扶住双膝,一手扶住两踝,旋转髋关节,使腰部也随之活动。常用于腰痛、髀枢痛
病名。见《圣济总录·大小便门》。由于热结大肠所致。又名阳结。《万病回春·大便闭》:“身热烦渴,大便不通者,是热闭也。”《证治要诀·大便秘》:“热秘,面赤身热,肠胃胀闷,时欲得冷,或口舌生疮,此由大肠热
病名。系指牙龈肿硬如蕈状。见《外证医案汇编》卷二。牙蕈形似核桃,坚硬,由心胃之火煎熬而成,不可针破,否则失血难痊,宜耐性调理。治宜清胃泻火,消肿散结。可选用皂角刺、穿山甲、当归、川芎、黄芩、栀子、红花
病名。即髋关节脱臼。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又名大腿根出臼、臀骱骨出、臀骱脱臼、大腿骨骱脱、环跳骨出臼、环跳骨脱出、胯骨骱脱臼。因跌扑、坠闪所致。患处肿胀、疼痛、活动障碍。有粘膝和不粘膝畸形。前者即后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四。多因寒邪侵袭肝肾二经而致。症为阴囊肿痛,连及少腹,甚或睾丸上缩,待痛止还纳原位的病证。宜内服乌梅散。
病名。指痢疾之由食积内阻所致者。见《普济本事方·脏腑泄滑及诸痢》。又称饮食内伤痢。多由饮食积滞,日久不消所致。其症下痢赤白,或色黄如脓,或如鱼肠,或鹜溏鲊臭,脐腹撮痛,痛则痢下,痢下则痛减。治宜化积消
病名。即肌腱、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多因跌打、扭挫所致。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青紫、肿胀,甚至关节屈伸不利。一般可分为扭伤和挫伤,也包括后世文献中的筋断、筋走、筋翻、筋转、筋强等症。
推拿手法名。又名斜搬法。施术时,患者侧卧,上面腿屈曲,下面腿伸直。医者用一手扶住其肩前部,另一手扶住臀部,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推动,使其腰椎扭转。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后关节紊乱等症。
病证名。出《经效产宝》。因孕后肾气虚弱,又因湿伤于肾,以致相引腰背串痛。若痛不止者,易致坠胎。治宜补肾、祛湿、安胎。方用青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