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咽干

咽干

病证名。常为一些咽喉和全身疾患的症状之一。可分为虚实二类。因于虚者,多由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薰灼咽喉所致。其证咽喉干燥而兼潮热,唇红颧赤,腰膝酸软,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肺阴虚,则咽喉失于濡养所致。其证咽干唇燥,干咳无痰等。治宜滋阴清肺。可选用生脉散养阴清肺汤等加生地、熟地百合、麦冬等。因于实者多系肺胃火炽上炎所致。其症咽喉干燥或痛,或渴欲引饮。可选用清咽利膈汤加减。参见嗌干条。此外,本症为少阳病证候之一。《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猜你喜欢

  • 山花菜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鹿角菜之别名,详该条。

  • 久持索然

    脉诊术语。切脉经久按之后,很难摸及;或初按时指下浮大,久按反觉难以捉摸。这种情况,不论新病久病,有热无热,均属正气大虚。

  • 萝卜地丁

    见《中药材手册》。为甜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 十三科

    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名称。元、明的太医院都将医学分为十三科。元代十三科为:大方脉、杂医、小方脉、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明代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

  • 病茧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蛇节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 六之气

    出《素问·六微旨大论》。即终之气。详该条。

  • 小儿心病证治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心主惊,故病多惊悸哭叫,手足动摇,神乱不安等。心热则壮热,心胸热,口中气热,欲就冷,目上窜,目内赤,合面而睡,咬牙,欲言不能。实则发热,烦渴,叫哭,喜仰卧,惊搐。治宜清心泻热,用泻

  • 别穴

    经穴分类名。见《医学入门》。即经外奇穴,详该条。

  • 食积寒热

    指食积而兼寒热的证候。《证治准绳·幼科》:“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其证至夜发热,天明复凉,腹痛膨胀,呕吐吞酸,脚冷肚热,喜睡神昏,大便酸臭是也。有前证而兼寒热者,名曰食积寒热。若

  • 独脚莲

    ①出《质问本草》。为八角乌之别名。②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卜芥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