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唇焦

唇焦

证名。指口唇泛现焦黑色的症象。可由瘀血食积热病伤津所致。《医学入门·伤寒杂症》:“无寒热而唇焦者,多因血瘀。”《温热经纬》卷四:“唇焦大渴,津液耗伤,清化为宜。”《伤寒温疫条辨》卷二:“唇燥裂,唇焦色,口臭鼻孔如烟煤,此胃家实,多有此证急下之。”治疗瘀血者以活血为主,用鳖甲煎丸等;胃实宜下之,可选用承气之类;热病宜清之,选用冬瓜煮汤代茶煎药,或五汁饮黄芩等。

猜你喜欢

  • 三阳络

    经穴名。代号SJ8。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通间、通门。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腕背横纹上4寸,尺桡两骨间。一说“肘前三寸外廉陷者中”(《太平圣惠方》);另说“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针灸资生经》)。布有前

  • 痒疥疾

    病证名。出《周礼》。瘙痒疥疮一类疾病的总称。

  • 芭蕉树水

    见《中级医刊》(5):57,1959.即芭蕉油,详该条。

  • 壁蟢窠

    见《外科全生集》。即壁钱幕,详该条。

  • 王洪绪

    【介绍】:见王惟德条。

  • 脉象统类

    见沈氏尊生书条。

  • 庄履严

    【介绍】:明代医家。字若旸。江苏江阴县人。精于医,活人很多,著《医理发微》,佚。

  • 灵龟八法

    又名灵龟飞腾、飞腾八法、奇经纳卦法。其法以奇经八脉的八穴为基础,配合八卦、九宫和天干、地支的变易,以推算人体气血盛衰情况来决定某日某时治病应取的穴位。一般取主穴和配穴各一个。此法从总体来看,认识到人体

  • 麻蓝

    出《吴普本草》。为麻蕡之别名,详该条。

  • 蛔虫痧

    病证名。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蛔结之证。小儿素患蛔虫病,因痧毒内犯,致蛔死而与肠中糟粕相结,引起腹中大痛,大便不通。宜用三棱针刺腿弯、臂弯痧筋上,流出紫黑毒血;另用大黄芒硝煎汤稍冷服之,下其死蛔与宿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