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疡医准绳》卷三:“或问耳中生毒何如?曰:耳中所患不同,皆由足少阴、手少阳二经风热上壅而然。其证有五:曰停耳,亦曰耳湿,常出黄脓;有耳风毒,常出红脓;有缠耳,常出白脓;有耳疳生疮臭秽;有震耳,
儿科医方书。朝鲜族李常和著于1918年。着重阐述麻疹的一般临床症状、麻疹的预防及临床治疗。载方86个。东西医学研究会出版发行。
见《珍珠囊》。即灯心草,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古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经脉名。即手少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少阴脉:循筋兼(廉),出臑内下兼(兼),出夜(腋),奏(凑)胁。其病:肋痛。诸病此物者,皆灸臂少阴脉。”又:“臂少阴脉:起于臂两骨之间,之下骨上廉,筋之一,出
【介绍】:见黄竹斋条。
病名。《经效产宝》:“有因产损血气,血气虚则挟热,热搏于血,血即流渗于胞中,故血随小便出。”治宜清热利小便。用瞿麦、黄芩、冬葵子、通草、大枣、车前子。
指在一般情况下经脉气血之多少。《素问·血气形志篇》:“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
见清·刘士季《草本便方》。为葛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号南屏。东阳(今浙江东阳)人。精于医,著有《医学大成》、《活命秘诀》、《脉经采要》,皆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