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阳经病

太阳经病

病证名。亦称太阳经证。一般指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伤寒溯源集·太阳经纲领》:“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眥,上额交巅,从巅络脑,还出别下项,连风府、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夹督脉而行。风寒客之,故头项强痛也,风寒在表则恶寒。”《医学心悟·太阳经证》:“太阳经病,头痛发热项脊强,身体痛,鼻鸣干呕恶风自汗,脉浮缓者,名曰中风。宜解肌,桂枝汤主之。若前证悉具,恶寒,无汗,脉浮紧,或喘嗽者,名曰伤寒。宜发表,麻黄汤主之。”太阳经病,由于邪未入里,大多二便如常,口亦不渴,故均用辛温解表法

猜你喜欢

  • 阳支

    十二地支各有阴阳所属,其中子、寅、辰、午、申、戍为阳。

  • 九孔螺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石决明之别名,详该条。

  • 阴虚痿

    痿证之一。多由久病或房欲不节,肝肾不足,阴虚火旺,伤及筋骨所致。《证治汇补·痿躄章》:“阴虚痿者,……自觉两足极热,上冲腿膝,痠弱痿软,行步艰难,不能久立。”可伴见头昏目眩,舌质红,脉细数等症。治宜滋

  • 申枣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猴枣之别名,详该条。

  • 黄苔黑刺舌

    舌苔老黄而中有黑刺。乃脏腑热极之候。杂病为实热里结;外感为邪已传里、邪毒内陷已深。宜白虎汤、大承气汤,交替间服至苔刺退净。

  • 清火止咳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枳壳、杏仁、黄芩、石膏、栀子、栝蒌霜、桔梗、桑白皮、知母、贝母、前胡、甘草、生姜。水煎服。治新咳由火热而致者。

  • 水红花

    见《滇南本草》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

  • 打枪子

    见《分类草药性》。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 上池杂说

    医话著作。1卷。明·冯元成撰于1644年。全书共列28条,大多阐述医理和辨证论治以及其他杂论,治法偏于温补。本书收入《三三医书》中。

  • 五脏所主

    简称五主。指五脏与体内组织的联系。《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为五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