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妊娠泄泻

妊娠泄泻

病证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五。亦名胎前泄泻。孕妇脾肾素虚,外受风寒暑湿之邪,内伤饮食生冷;或肾阳不能上蒸脾土脾失健运;及肝气乘脾而致腹痛泄泻。伤于风寒者,泄泻清稀,腹痛肠鸣。治宜散寒化浊,方用藿香正气散伤暑者,泄泻烦渴,小便赤濇,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葛根芩连汤停食不化而泻者,吞酸胀饱,腹痛肠鸣,治宜消食、导滞、健脾,方用保和丸脾肾阳虚者,饮食少思,五更作泻,治宜温补脾肾之阳,方用四神丸;肝气乘脾者,胸胁痞闷。治宜抑肝扶脾,方用痛泻要方

猜你喜欢

  • 固精

    同固肾涩精。详该条。

  • 杨梅疹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其形如风疹,发痒。

  • 药师

    【介绍】:见严子成条。

  • 透表

    即透邪。详该条。

  • 颜方叔

    【介绍】:见颜直之条。

  • 四圣丸

    《传信适用方》卷二方。炒川椒(去子)、熟地黄、枸杞子、荆芥穗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至二十丸,空腹盐汤送下。治风赤翳膜,攀睛倒睫等。

  • 经从上逆

    病证名。指经期血从上逆,以致口鼻出血。曾鼎《妇科指归》:“经来时,忽从口鼻出者,因多食椒姜热极,火升血逆而上。治宜清热凉血。方用***地黄汤。”参见逆经条。

  • 软下疳

    性传播疾病之一。多由交媾不洁,传染而得,或感受湿热之毒,侵蚀皮肤粘膜而成。男性好发于包皮内外、包皮系带、冠状沟、阴茎体与龟头等处。女性多发于阴道口、阴唇系带、前庭和阴蒂等处。初起为炎性小丘疹,周围绕以

  • 乌轮赤晕

    证名。《银海精微》:“乌轮赤晕,刺痛浮肿,此肝热也。”即抱轮红。详该条。

  • 动而伸之

    刺法术语。与“推而纳之”对举。《难经·七十八难》:“得气,……动而伸之,是谓泻。”意指针刺得气以后,将针转动向上抽引,这是针刺泻法操作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