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孙星衍条。
病名。亦有名痛痹、历节、白虎历节、风痹、白虎风者。《格致余论·痛风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
【介绍】:宋代儿科医生。生平欠详。著有《小儿形证方》2卷。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透骨香之别名,详该条。
用清热药结合解暑药治疗外感暑热的方法。临床表现头痛、身热、有汗、烦渴、小便黄赤,苔薄而黄,脉浮数等。常用药如鲜荷叶、扁豆花、青蒿、香薷、金银花、连翘、芦根、黄连等代表方如黄连香薷饮、新加香薷饮等。
病证名。指产后气血两虚,风邪外乘而言。症见鼻塞声重,流清涕,自汗,恶风等。若恶露未尽,而小腹痛者宜行血理气,用《金匮》旋复花汤;若恶露已尽,小腹不痛,但头痛身热,足冷自汗,咳嗽者,治宜和营卫,黄芪建中
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二。即脾冷涎多。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指两种药物同用可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
出《神农本草经》。为胡麻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狗筋蔓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