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陕西草药》。为苦荞头之别名,详该条。
见《儒门事亲》。小儿啼哭,弥日不休,而面容惨淡,声气哽塞,双目泫然者。《证治准绳·幼科》:“悲哭者,肺之声,泪者,肝之液。”因儿情志有所挫伤,或乳母怒火遗热于肝,肝火犯肺,故令悲哭而声泪俱下。
【介绍】:隋代医家。生平欠详。撰有《养生术》1卷,已佚。
见《陕西中草药》。为拦路虎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外科正宗》。即五损。见该条。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初生不啼。详该条。
病证名。系指舌长吐出口外而收缩无力。参见舌纵条。
丛书名。清·米子榛辑。刊于1879年。包括《锡麟宝训》、《达生篇》、《产宝》、《福幼编》、《保婴易知录》、《小儿药证直诀》、《童蒙训》七种。
证名。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①指脘腹胀满,甚则可见有块坚痛。《医林绳墨·臌胀》:“中满之症,中气满闷,当胸之下,胃口之上,一掌之横,按之坚石,有形作痛,此名中满者也。由其忿怒太甚,不能发越,郁结中
《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俗云眼大头为内眦。”详内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