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太医署一种官职的名称,只设1名。
出《诗经》。为大巢菜之古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多因风寒表邪郁阻经络,营卫失调,或因失血过多,筋脉失养所致。症见经行时或经行前后,身体疼痛发热恶寒。若身痛而胀,无汗者为表实,宜发散表邪,用麻黄四物汤;若发热恶寒
病名。指喉间痰多哮鸣咳嗽。《不居集》卷十五:“痰哮嗽。痰哮咳嗽,痰声喉中如拽锯。本事方加半夏三枚同煎。”详痰哮、痰饮咳嗽条。
见痧症全书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眉心疔。见该条。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百眼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痰类》。又名火喘、火炎上喘。详各该条。
泛指体内细小的骨骼,如腕骨、跗骨等。
《洞天奥旨》卷八方。桔梗、桑白皮、麦门冬、天门冬、生地黄各三钱,炙甘草、黄芩、贝母各二钱,玄参五钱,陈皮五分,升麻一钱。水煎,食后服。治赤炎风疮。若左寸脉旺大,心火胜者,去黄芩,加黄连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