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选》。为漆大姑之别名,详该条。
出《药性论》。即栀子,详栀子条。
证名。《活法机要·吐证》:“下焦吐者,皆从于寒,地道也。其脉沉而迟。其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当以“毒药”通其秘塞,温其寒气。大便渐通,复以中焦药和之,不令大便秘结而自愈也。
《医醇賸义》卷三方。玉竹、沙参、蛤粉各四钱,羚羊角一钱五分,麦门冬、贝母各二钱,石斛、栝蒌皮各三钱。水煎,加梨汁半杯,冲服。治肺热,咳嗽微喘,肌表漫热,口燥咽干。
指火热之气过甚,使万物焦烁枯槁。《素问·五运行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令郁蒸,其变炎烁。”
见草药图经条。
见清冷渊条。
出《灵枢·九宫八风》。指脊骨两旁浅层肌肉的肌腱。
理筋手法之一。即提弹法。详见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