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少腹痛

少腹痛

证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少,通小。即小腹痛。详该条。亦指小腹两旁疼痛。《医学从众录·心痛续论》:“小腹两旁谓之少腹,少腹痛者,乃厥阴肝脏之部,又为胞中之血海。盖胞中之水,主于少阴,而胞中之血,主于厥阴也。痛者,厥阴肝气,不合胞中之血而上行也。肝脏不虚者,当疏通以使之上;肝脏虚者,当补益以助其下。”《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若少腹痛,疝病为多,然有不尽由于疝者,其为症可辨。如痛而喜按,虚也,宜温补汤。痛不可按,实也,宜温气汤。痛而小便不利湿热也,宜五苓散大黄滑石。痛而胀急,小便反利,死血也,宜和血汤。痛连阴茎,按之则止,肝血虚也,宜补血清热,用当归、生地、白芍、艾草、牛膝、麦冬、丹皮、童便、甘菊。有汗加人参黄芪枣仁五味子。痛如绞急,不可忍耐,小便如淋,诸药不效,酒欲过度也,宜黄芩木通甘草三味,煎服立止。痛而按之有块,时胀闷,其痛不移处,瘀血已久也,宜元胡索肉桂香附、归尾、桃仁砂仁。”参见腹痛条。

猜你喜欢

  • 明化

    运气中六气的变化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少阳相火象太阳之火,可以照明万物,故居于间气称为明化。

  • 蕲艾

    出《蕲艾传》。为艾叶之处方名,详该条。

  • 阴户内发热如烙

    病证名。朱振声《妇女病续集》:“当有经水,阴户内发燥而干醵,由肝火偏炽,下吸肾液,肝肾之阴两亏也,用生地、女贞、阿胶并以生芝麻油涂阴户内;发热而潮湿者,肝火旺而挟湿也,用黄连、黄柏、川楝子,并以川楝子

  • 燥火喘逆

    病证名。《症因脉治·喘症论》:“燥火喘逆之因,燥万物者,莫燥乎火,故喘症燥火居多,原病式叙喘于热淫条下,盖燥火烁人,则诸逆冲上,诸痿喘呕,诸气膹郁,肺家不宁,喘症作矣。”症见喘咳气逆,吐痰难出,口渴身

  • 内热头痛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胃中郁热而引起的头痛。因小儿脾胃脆嫩,过食肥甘厚腻食物,引起脾胃消化功能失调,积滞化热,热极生火,火性上炎,循足阳明经上行而致。症见鼻干目痛,上至头额,下至齿

  • 舌心

    即舌中。详该条。

  • 药蒻(ruò 弱)

    出《开宝重定本草》。又名蒻头。为天南星科植物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的块茎。分布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甘肃、陕西等地,多为栽培。辛,温,有毒。化痰散结,行

  • 食呕

    证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胸腹胀闷,四肢厥冷,恶闻食臭,食入即呕,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曰食呕。此由饮食伤脾,宿谷不化之所为也。”《证治要决》卷六:“食呕,多因七情而得,有外感邪气,并饮

  • 眉骨

    骨名。眉棱骨的简称。详该条。

  • 胃喜为补

    指人们饮食过程的喜好,往往反映了体内脏腑寒热虚实的需要,如胃寒的人常喜欢煎炸或热食,燥热的人喜欢清润甜食。故《临证指南医案》云:“食入自适者,胃喜为补。”这种选择于人有一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