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内有积热,而又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吐血。《症因脉治》卷二:“外感吐血之因,内有积热,诸经火盛,外有风寒,束其肌表,血络热甚,不得外越,妄行上冲。”因风热者,兼见发热头痛,鼻干口燥,或有咳
证名。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疼,义同痛。详腰痛条。
《医醇賸义》卷四方。当归、川芎、桃仁、陈皮、炒苍术、厚朴、砂仁各一钱,炮姜、木香、降香各五分,山楂炭三钱,苏木三分。水煎服。治新产之后,恶露上冲于胃,胸脘痞满,时时作哕。
见《本草纲目》。为牵牛子之种皮呈淡黄白色者,详该条。
【介绍】:见王泰林条。
见顾膺陀《妇科集·调经门》。即指经行先期。详该条。
见《保健药石——麦饭石》。为麦饭石之别名,详该条。
见《群芳谱》。即辣椒,详该条。
见述古斋医书三种条。
病名。《喉科种福》卷五:“又有白骨横于喉向者,其痛异常,此中寒喉痹,阴火上蒸精垢,结而成块,坚白如骨,外观恶寒,嗜卧不渴,懒言、舌滑而冷诸阴证。阴气复逼喉间,清涎成流而出。”治宜用黄芪15克、法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