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青岛中草药手册》。为石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尔雅》。为芦花之别名,详该条。
指进针时,针体和穴位皮肤间的角度而言。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和横刺三种。采用何种角度主要与穴位的所在部位和治疗要求有关。有时同一穴位亦可采用不同角度进行针刺。
见《广州植物志》。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
头部。因头位居于人体之首,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亦称妊娠口渴、胎前焦渴。多因孕妇脏腑气虚,荣卫不和,阴阳失调,热乘于心脾,津液枯少,故令烦躁,口干作渴。若胃经实热者,宜泻热生津止渴,方用竹叶石膏汤;若胃经虚热者,宜滋
【介绍】:见李密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莸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气穴论》。即腑输,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篇》。即肩髃。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