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平胃二陈汤

猜你喜欢

  • 罗东逸

    【介绍】:见罗美条。

  • 鱼脑痢

    古病名。指赤白痢之下如鱼脑状者。《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白脓上有赤脉薄血,状如脂脑,世谓之鱼脑痢也。”详赤白痢条。

  • 涌泉痈

    病名。即涌泉疽。见该条。

  • 奶母草

    见《卫生简报》(3):11,1971。为飞扬草之别名,详该条。

  • 朱丹溪

    【介绍】:见朱震亨条。

  • 平补平泻

    ①指先泻后补的补泻方法。《神应经》:“……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②指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补泻方法。《针灸大成》:“有平补平泻,谓其阴阳而平也。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但得内外

  • 纽子三七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 毛慈姑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山慈姑。

  • 膜原

    又名募原。①胸膜与膈肌之间的部位。《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王冰注:“膜,谓膈间之膜;原,谓膈肓之原。”丹波元简认为:“盖膈幕(膜)之系,附着脊之第七椎,即是膜原也。”(《医剩

  • 阳旺而痛内障

    证名。指眼珠从午夜至午前作痛的证候。《眼科纂要》卷五:“午前痛(自午逆上至子为阳),阳旺又当阳,痛久也能生白翳,急宜抑火。”参见目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