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性皮肤病
见可见性循经病理反应条。
见可见性循经病理反应条。
孕妇外感舌见灰黑。胎多难固。若面赤而舌灰黑,急用泻下以救其母,若面赤而舌微黑,仍须兼保胎,若面舌俱黑,则母子俱危(见《伤寒舌鑑》)。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芦茎,详该条。
舌淡青紫,而中有黄湿苔。为食伤脾胃,里寒实证之候。如胃脘脐周按之硬痛,或时有矢气,脉沉细者,可用温下法(见《伤寒舌鉴》)。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雄黄之处方名,详该条。
现代针灸术语。与刺激点比较而言。因其刺激部位是一个面而不是一个点,故称。如皮肤针、腕踝针、头针等常用这个名称。
自我推拿方法名。见《理瀹骈文》。即浴面。见该条。
指用芳香健脾药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运化无力的病证。
又称咀片。药材经过加工处理后,成为片、丝、块、段等形状,便于煎汤饮服。
见《本草原始》。为荠苨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GB1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至营。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瞳孔直上入发际1.5寸处;或于头临泣后1寸取穴。一说在“临泣后一寸半”(《针灸大成》)。布有额神经内、外侧支的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