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公泰
【介绍】:
见忽泰必烈条。
【介绍】:
见忽泰必烈条。
【介绍】:见罗知悌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马鞭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食疗本草》。即竹茹,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医学原始》名阴郄。即长强,见该条。
穴位分类名。即阿是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不定穴,又名天应穴,但疼痛便针。”参见阿是穴条。
病名。即暴聋。《卫生宝鉴》卷十:“夫卒耳聋者,由肾气虚为风邪所乘,搏于经络,随其血脉上入耳,正气与邪气相搏,故令耳卒聋也。”详暴聋条。
见《中国经济植物志》。为山胡椒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即尾骨。详尾骶骨条。
望诊重点内容之一。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为胃气的反映。经脉中,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于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因此,脏腑有病,可以影响舌的变化。舌诊主要按照舌面部位
①有胃气之脉。脉象不浮不沉,不急不徐,从容和缓,节律一致。《素问·玉机真藏论》:“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灵枢·终始》:“邪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