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指疔

指疔

病名。生于手指疔疮的总称。因其发病部位不同而患指形态各异,病情亦有轻重之分。历代医家命名繁多,且很混杂,如蛇头疔蛇眼疔天蛇毒天蛇头水蛇头水蛇头疔蛇节疔钉节天蛇病蛇节蛇腹疔蛇背疔蛀节疔手指节发病茧螺疔寸疔泥鳅疽泥鳅痈泥鳅疔鱼肚疽鱼肚毒鱼肚疔中节疔断指断指疔调疽调痈调豆沿爪疔鳅肚疔等。均由外伤感染或脏腑火毒郁发所致,患指赤肿焮痛连心。功能障碍、易溃脓者为顺;若肿势不消,蔓延上下,涉及整个指头和肌腱、或延及手掌、或并发疔疮走黄者为逆。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服仙方活命饮蟾酥丸银花解毒汤等。外治:①早期宜雄黄外敷;②雄黄2克,白芷1克共为细末,猪胆汁一个,倾去胆汁一半,入前药调匀,套指扎牢以消之;③蜈蚣一条研末,猪胆汁调敷;④用白萝卜一段,挖孔入雄黄1克,蒸半熟套指,或取乌梅仁,嚼烂涂指敷之。若脓成,宜及时引流排脓。即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肌腱炎。余参见代指条。

猜你喜欢

  • 伤寒里证

    证名。指伤寒病邪在里的病证。①邪在三阳,以阳明实热为里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

  • 内伤半身不遂

    病证名。指半身不遂不由外邪所致者。多因气血凝滞,脉络不通,或痰火内作,饮酒酿湿,流踞经络而成。症有缓急。《症因脉治》卷一:“或一手、一指,先见麻木,一年半载,渐渐不能举动,此病起于缓者;或痰火内作,忽

  • 紫大戟

    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红大戟,详该条。

  • 血虚发痉

    病证名。见《类证治裁·痉症》。指失血过多,血虚无以养筋所致的痉病。症见手足搐搦,或角弓反张等。《张氏医通·诸风门》:“血虚之人发痉,或反张,或只手足搐搦,或但左手足动摇。十全大补汤加钩藤、蝎尾,或用大

  • 公孙光

    【介绍】:西汉时医生。菑川(今山东寿光)人。为淳于意的老师。除把本人经验传授给淳于意外,并把淳于意推荐给杨中倩及公乘阳庆当学生。

  • 大肠痈

    病名。《圣济总录》卷一二八:“天枢隐隐而痛者,大肠疽也。上肉微起者,大肠痈也。”多由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湿热凝结而成。初起发热恶寒,自汗腹痛,天枢穴处微肿,手不可按,大便坠胀,右腿不能伸直,久则精神衰

  • 臑髎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臑会。见该条。

  • 小儿秋痢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小儿脾胃嫩弱,内为乳食所伤,秋风飒动,凉燥之邪伤及元气,以致食积热毒,蕴积而成。症见里急后重,腹痛便脓。宜用香连丸、黄连香薷饮加减。痢久,白多,便溏者,宜益黄散。

  • 产后瘈疭

    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九。瘈,即筋脉拘急;疭即筋脉弛张。指产后血虚,阴血不足,筋失濡养所引起以抽搐为主的病证。不宜当作风治,宜大补气血,方用人参养荣汤加味。

  • 陆渊雷

    【生卒】:1894~1955【介绍】:民国时期医家。字彭年。江苏川沙人。曾任教于中国医学院、中医专门学校。受中西医汇通学派影响,对中医学术有一定研究,并试图以西医的学说来印证中医古代学术见解。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