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春温

春温

病名。见《温疫论补注·诸家温疫正误》。伏气温病的一种,系冬受寒邪,伏至春季所发的温热病(《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临床以初起即出现里热症状如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舌红等为特征。治宜清泄里热为主,方用黄芩汤等。如兼有恶寒头痛,则用葱豉桔梗汤加黄芩表里两解。如热入阳明壮热口渴、汗多、脉洪大或潮热谵语腹满便秘,则选用白虎汤调胃承气汤等以清气泄热或攻下泄热。如热入营血,或伤阴动风,均可参用风温治法。一说本病亦属新感温病(见《增补详注温病条辨》卷一)。亦有因新感外寒,触动伏气而发(《时病论》)。《类证治裁·温症》:“温为春气,其病温者,因时令温暖,腠理开泄,或引动伏邪,或乍感异气,当春而发,为春温。”参见伏气温病、新感温病、风温等条。

猜你喜欢

  • 千里香

    出《生草药性备要》。为九里香之别名,详该条。

  • 留气法

    针刺手法名。或称流气法。《金针赋》:“留气之诀,痃癖癥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其法先进针0.7寸,行紧按慢提9数;得气后进入1寸深处,略作伸提,再退回原处。

  • 风惊恐

    病证名。指由风邪所致的神志不宁,时发惊恐的病症。《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惊恐者,由体虚受风,入乘脏腑,其状如人将捕之。心虚则惊,肝虚则恐,足厥阴为肝之经,与胆合,足少阳为胆之经,主决断众事。心肝

  • 经始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少冲,见该条。

  • 心圣图说要言

    书名。1卷。又名《心圣图说》、《心圣要言》。本书未暑撰人姓名及年月,仅有1610年殷宗器重刻的序言。书中根据北宋理学的理论论述养生法,虽有一定偏见,但提倡心理治疗和导引疗法,并有坐功图式等,可供医疗参

  • 痧麻明辨

    书名。1卷。清·华壎撰。刊于1879年。本书专论麻疹(痧麻),首为总论,次列正候、兼候、回候、变候及附候五类。每类又分若干节,介绍证候、治则等内容。末附治痧三方。

  • 腲腿

    病证名。见《医说》卷三。即腲腿风。详该条。

  • 王惠源

    【介绍】:见王宏翰条。

  • 游火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丹发头面或下肢或腰腹部,红赤肿热,流散无定,其色光亮,其热如火为特点。治宜疏风、清热、凉血、解毒。内治法同丹毒;外治用白海蜇皮洗净拭干,包扎患处,至蜇皮枯黄,即另换一张

  • 泪空

    见泪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