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青囊真秘》卷一。针眼之俗称。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黄鳅痈。见该条。
病名。指疟发于足厥阴者。《素问·刺疟篇》:“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治宜先用三黄石膏汤以祛暑邪,次用鳖甲牛膝汤等方。参见三阴经
出《吴普本草》。为雷丸之别名,详该条。
①《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集验方》方。①栝蒌四两,麦门冬、人参、干地黄各三两,炙甘草二两,土瓜根五两,大枣二十枚。水煎,分三次服。治产后口渴。②栝蒌、人参各三两,炙桑螵蛸、炙甘草、黄连、生姜各二钱,大
证名。指毫毛耸然直竖。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刺莓果之别名,详该条。
①义同沇(yǎn掩)。流动貌。《素问·离合真邪论》:“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处也。”②宽缓无力。《难经·二十九难》:“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③畏寒状。《难经·二十九难》:“带之为
出《名医别录》。即原蚕沙,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室女逆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