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骨之一。解剖学同名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砧,故名。
同破瘀消癥。详该条。
①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分三之别名。②见《草药手册》。为杜茎山之别名。各详该条。
即换齿。人到六、七岁左右时,乳牙脱落,逐渐被恒牙所代替,谓之齿更。乃肾气盛之表现。《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即齿衄。详该条。
指验齿与龈以辨病。叶天士云:“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小儿病看舌后,亦须验齿。”“热邪耗肾液者,齿色必黄,黄如酱瓣宜救肾。热邪耗胃液者,齿色必紫,紫如干漆,宜安胃。齿光燥如石者,胃热;枯骨色者,肾液枯
指纹如水字的形状,多属脾肺阴伤(见《四诊抉微》)。
自我推拿方法。即浴面法。《诸病源候论·时气候》:“摩手掌令热,以摩面从上下二七止,去肝气,令面有光。”
见黄帝内经素问吴注条。
证名。指黑睛部位病痛。详目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