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素诊络篇补证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即霍乱转筋。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邓雄勋《眼科启明》卷下。属迎风流泪,详该条。
出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二。即胎气攻心。详该条。
指针灸治疗时给予患者的刺激强度。通常分为强、中、弱三种。针刺刺激量由针具的粗细,操作方法,刺激形式和持续时间决定;灸治刺激量则以艾炷大小,壮数多少,直接灸与悬灸,或艾卷熏灸时间来区分。一般机体反应与刺
出《巵言》。为酸浆之别名,详该条。
用艾炷烧灼或用刺激性药物敷贴穴位使局部皮肤发泡的治疗方法。水泡一般不必挑破,可任其自然吸收。适用于疟疾,头痛,黄疸,神经性皮炎等。
【介绍】:见胡澍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延海。天台(原属浙江会稽)人。采集众说,收录秘方,辑成《伤科秘旨》一卷(1852年刻)。
【介绍】:清代医家。字庆申。湖北蕲水人。长于诊治瘰疬等证,撰有《痰疬法门》一书,列述痰疬总论,认为轻微易治者为痰,迟重难治者为瘰疬。对痰疬之鉴别、内治、外治、禁用宜忌、饮食服药,均有论述,并附自己临证
【介绍】:三国时期吴国医生。兼通道术,是东晋著名科学家、医学家葛洪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