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松球

松球

《中药大辞典》:松球

药材名称松球

拼音Sōnɡ Qiú

别名松实(《别录》),松元(《重庆草药》)。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松科植物油松马尾松、云南松等的球果

化学成分种仁含蛋白质15.3%,脂肪63%,碳水化物13%。

性味《别录》:"味苦,温,无毒。"

功能主治治风痹,肠燥便难,痔疾。

①《别录》:"主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

②《纲目拾遗》:"治白点风。"

③《本草求原》:"补气,散风寒。"

④《重庆草药》:"治痔疮。"

⑤《陕西中药志》:"润肠,通大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白点风:先以葱、花椒甘草三味煎汤洗,再以青嫩松球蘸鸡子白,硫黄,同磨如粉,搽上八、九次。(《周益生家宝方》)

②治痔疮:松果十二个,皮硝五钱,芙蓉花枳壳、蛤蟆叶各适量,煎水洗。(《重庆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松球

药材名称松球

拼音Sōnɡ Qiú

别名松实、松元、松果、小松球、松塔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纲目拾遗》:松球,即山松所结卵球,初青,久则裂作鳞甲形,片片四开而坠。入药取青嫩者。

2.《本草纲目》松下列松实,云见果部,不知果部乃海松子,出关东,与山松异。山松球内、老亦有子,细如粟米,不中食品。

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油松、云南松的球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inus massoniana Lamb.2.Pinus tabulaeformis Carr.3.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4.Pinus thunbergii Parl

采收和储藏:春末夏初采集,鲜用或干燥备用。

原形态1.乔木,高达45m,胸围1.5m。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成不规则长块状裂。小枝常轮生,淡黄褐色,无***,无毛;冬芽卵状圆柱形,褐色,先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有长尖头。叶针形,2针一束,稀3针一束,长12-30cm,细长而柔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道约4-8个,在背面边生,或腹面也有2个边生;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弯垂,长1-1.5cm,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状;雌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枝顶端,淡紫红色。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形,长4-7cm,径2.5-4m,有短梗,下垂,熟时粟褐色;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长约3cm;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鳞脐微凹,无刺。种子长卵圆形,长4-6mm,连翅长2-2.7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

2.乔木,高达25m,胸围可达1m以上。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鳞甲状裂,裂隙红褐色。枝轮生,小枝粗壮,淡橙黄色或灰黄色;冬芽宽椭圆形,先端尖,红褐色。叶针形,2针一束,深绿色,粗硬,长10-15cm,径约1.5mm,边缘有细齿,两面有气孔线;叶鞘初时淡褐色,渐变成暗灰色。雄球花圆柱形,长1.2-1.8cm,在新枝上聚生成穗状;雌球花序阔卵形,长7mm,紫色,着生于当年新枝上。球果卵形或圆卵形,长4-9cm,有短梗,向下弯垂,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宿存数年之久;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长1.6-2cm,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横脊显着,鳞脐凸起有尖刺。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淡褐色,有斑纹,连翅长1.5-1.8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3..乔木,高达30m,胸围达1.5m。树皮橘红色,不规则鳞片状脱落。一年生枝淡黄色或红黄色,微有***,无毛;冬芽长圆状卵圆形,暗红褐色,针叶2针一束,长5-12cm,径约1mm,先端微尖,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半圆形,树脂道约4-6个,边生。雄球花淡红黄色,圆筒形,5-12mm,聚生于新枝下部呈短穗状;雌球花淡红紫色,单生或2-3个聚生,一年生小球果的种鳞先端有短刺。球果熟时暗黄褐色或淡褐黄色;种鳞张开,易脱落,有微隆起的横脊,鳞脐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种子倒卵状椭圆形或卵圆形,长4-7mm,连翅长1.5-2m,种翅宽5-7mm。花期4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4.乔木,高达30m,胸围可达2m。幼树皮暗灰色,老时灰黑色,粗厚,不规则块裂。一年生枝淡褐黄色,无毛;冬芽银白色,圆柱状椭圆形或圆柱形,顶尖,芽鳞披针形,边缘白色丝状。针叶2针一束,深绿色,有光泽,粗硬,长6-12cm,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气孔线,横切面有树脂道6-11个,中生。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长1.5-2cm;雌球花单生或2-3个聚生新枝近顶端,直立,卵圆形,淡紫红色。球果熟时褐色,圆锥状卵圆形或卵圆形,长4-6cm,径3-4cm,有短梗,向下弯垂,中部种鳞卵状椭圆形,鳞盾稍肥厚,横脊显着,鳞脐有短刺。种子倒卵状椭圆形,长5-7mm,连翅长1.5-1.8cm,种翅灰褐色。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5.乔木,高达30m,胸围1m。树皮褐色,不规则鳞片状深裂,易脱落。一年生枝粗壮,红褐色,二三年生小枝上苞片状鳞叶易脱落,露出褐色内皮;冬芽圆锥状卵形,红褐色,芽鳞披针形,先端散开,有白色丝状毛。针叶3针一束,稀2针一束,长10-30cm,径约1.2mm ,柔软,稍下垂,横切面扇状三角形,树脂道4-5个,中生与边生并存,叶鞘宿存。球果圆锥状卵圆形,长5-11cm,梗长约5mm,熟时栗褐色或黄褐色;鳞盾肥厚隆起,有横脊;鳞脐微凹或微隆起,有短刺。种子近卵圆状倒卵形,边翅长1.6-1.9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500m以下山地。

2.生于海拔100-2600m的山地。

3.生于温带沿海山地和平原。

4.生于东部沿海山地。

5.生于1000-2800m的山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3.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南京一带有栽培。

4.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等地;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

5.分布于西南地区及广西。

性味甘;苦;性温

归经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痹;化痰止咳平喘,利尿,通便。。主治风寒湿痹;白癜风;慢性气管炎;淋浊;便秘;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果捣汁搽或水煎洗。

各家论述1.《名医别录》:主风痹寒气,虚赢少气,补不足。

2.《本草纲目拾遗》:治白点风。

3.《本草求原》:补气,散风寒。

4.《重庆草药》:治痔疮。

5.《陕西中药志》:润肠,通大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苞叶千斤拔

    药材名称大苞叶千斤拔拼音Dà Bāo Yè Qiān Jīn Bá别名麒麟尾、山萝卜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苞叶千斤拔的根。秋季采收。原形态小灌木,高50厘米左右

  • 鲫鱼胆草

    药材名称鲫鱼胆草拼音Jì Yú Dǎn Cǎo别名较剪草(《生草药性备要》),山过路蜈蚣、蜈蚣草、行路蜈蚣(《福建民间草药》),鲫鱼草、龙胆草、节节花、苦胆草(《广东中药》Ⅱ),苦

  • 环草石斛

    药材名称环草石斛拼音Huán Cǎo Shí Hú英文名Herba Dendrobii Loddigesii别名美花石斛、小环草、 小黄草来源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Dendr

  • 苦瓜藤

    《中药大辞典》:苦瓜藤药材名称苦瓜藤拼音Kǔ Guā Ténɡ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茎。夏、秋采取。性味苦,寒。①《陆川本草》:"苦,寒。"②《四

  • 泡囊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泡囊草药材名称泡囊草拼音Pào Nánɡ Cǎo来源茄科泡囊草Physochlaina physalioides (L.)G. Don,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部

  • 黄杨叶

    药材名称黄杨叶拼音Huánɡ Yánɡ Yè别名黄杨脑。来源药材基源:为黄杨科植物黄杨Buxus sinica (Rehd.et Wils.)M.Cheng或雀舌黄杨Buxus bodinieri L

  • 杨梅核仁

    《中药大辞典》:杨梅核仁药材名称杨梅核仁拼音Yánɡ Méi Hé Rén出处《纲目》来源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种仁。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杨梅"条

  • 巴豆霜

    药材名称巴豆霜拼音Bā Dòu Shuānɡ英文名SEMEN CROTONIS PULVERATUM来源本品为巴豆的炮制加工品。性状本品为粒度均匀、疏松的淡黄色粉末,显油性。鉴别取本品约0.

  • 桃子

    《中药大辞典》:桃子药材名称桃子拼音Táo Zi别名桃实(《别录》)。出处《日用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成热果实。化学成分果实食部每百克含蛋白质0.8克,脂肪0.1克,碳水化物7克,

  • 香蕉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蕉药材名称香蕉拼音Xiānɡ Jiāo别名弓蕉、香牙蕉、甘蕉来源芭蕉科芭蕉属植物香蕉Musa paradisiaca L. var. sapientum O. Kuntze,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