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桑沥

桑沥

《中药大辞典》:桑沥

药材名称桑沥

拼音Sānɡ Lì

别名桑油(《万氏家抄方》)。

出处《纲目》

来源为桑科植物枝条,经烧灼后沥出的汁液

制法《万氏家抄方》:"取桑油法,鲜桑木捶碎,装入瓶内,用一瓶盖口,倒埋土中,煻火煨之,油自滴下,贮罐听用。"

功能主治《纲目》:"治大风疮疥,生眉发。"

复方①治破伤中风:桑沥、好酒,对和温服,以醉为度,醒,服消风散。(《摘元方》)

②治小儿身面烂疮:轻粉雄黄各五钱,猪胆一个,滑石一两,硫黄五钱,穿山甲十五片(炙),凤凰退(烧存性)五钱。为末,用桑油、猪胆汁调,绢包擦之。(《纲目拾遗》)

临床应用治疗破伤风:取直径3厘米、长约1米的桑枝一段,将两端架起,中间加火烤,收集两端滴出的桑枝油备用。成人每次10毫升(加糖少许),日服3次,服后出汗;新生儿日服3~4次,每次1~2毫升,至症状消失为止。口服困难者改用针剂,每日肌注2次,每次4毫升。如口服使痉挛加重者,可采用注射器滴入的办法服药;对镇静作用不明显的患者,可适量给以镇静剂,如冬眠1号或10%水合氯醛等;脱水患者酌情补液;对体温高、白细胞增多,创面或肺部并发感染者,给予青霉素治疗。共治17例,15例痊愈,2例无效。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桑沥

药材名称桑沥

拼音Sānɡ Lì

别名桑油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桑的枝条经烧灼后沥出的液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us alba L.

采收和储藏:取较粗枝条,将两端架起,中间加火烤,收集两端滴出的液汁。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l-2.5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cm,宽4-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l-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雄花序长1-2.5cm,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l-2.5cm,初时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外,多为人工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吕为淡黄棕色的澄明液体,略带粘稠性。气清香,味微苦、甘。

炮制《万氏家抄方》:取桑油法,鲜桑木捶碎,装入瓶内,用一瓶盖口,倒埋土中,搪火煨之,油自滴下,贮罐听用。

性味甘;性凉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止痉;清热解毒。主破伤风;皮肤疮疥

用法用量内服:5-10ml。外用:涂搽。

复方①治破伤中风: 桑沥、好酒,对和温服,以醉为度,醒,服消风散。 (《摘元方》)②治小儿身面烂疮:轻粉雄黄各五钱,猪胆一个,滑石一两,硫黄五钱,穿山甲十五片(炙),凤凰退(烧存性)五钱。为末,用桑油、猪胆汁调,绢包擦之。 (《纲目拾遗》)

各家论述《纲目》:治大风疮疥,生眉发。

临床应用治疗破伤风。取直径3cm、长约lm的桑校一段,将两端架起,中间加火烤,收集两端滴出的桑校油备用。成人每次10ml(加糖少许),日服3次,服后出汗;新生儿日服3-4次,每次l-2ml,至症状消失为止。口服困难者改用针剂,每日肌注2次,每次7ml。如口服使痉挛加重者,可采用注射器滴入的办法服药;对镇静作用不明显的患者,可适量给以镇静剂,如冬眠1号或10露水合氢醛等;脱水患者酌情补液;对体温高、白细胞增多,创面或肺部并发感染者,给予青霉素治疗。共治17例,15例痊愈,2例无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蕺叶秋海棠

    药材名称蕺叶秋海棠拼音Jí Yè Qiū Hǎi Tánɡ英文名Limpricht Begonia别名血染叶,七星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蕺叶秋海棠的带恨茎全草。

  • 獭四足

    《中药大辞典》:獭四足药材名称獭四足拼音Tǎ Sì Zú别名獭爪(《饮膳正要》)。出处《别录》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四足。功能主治①《别录》:"主手足皮皲裂。"②

  • 小鬼钗

    药材名称小鬼钗拼音Xiáo Guǐ Chāi别名鹿角草、山黄连、土黄连、不怕日草、小鬼叉手、鬼针草、鬼疙针、刺针草、细叶鬼针草、细叶刺针草、小刺叉。锅叉草、一包针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小花鬼针草的全

  • 小酒饼花

    药材名称小酒饼花拼音Xiǎo Jiǔ Bǐnɡ Huā别名小铁藤、土麻黄、黑滑头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红开绿灯馨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beesianum Forrest e

  • 海鹞鱼齿

    《中药大辞典》:海鹞鱼齿药材名称海鹞鱼齿拼音Hǎi Yào Yú Chǐ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魟科动物赤魟等的牙齿。性味《本草拾遗》:"无毒。"功能主治《本草拾

  • 獐耳细辛

    药材名称獐耳细辛拼音Zhānɡ ěr Xì Xīn别名幼肺三七来源药材基源:为秘茛科植物獐耳细辛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patica nobilis Schreb.var.asiatica(N

  • 猴骨

    药材名称猴骨拼音Hóu Gǔ别名猕猴骨、申骨、黄猴来源灵长目猴科猕猴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以骨骼(酥炙或打碎)入药。生境分部湖北、湖南、四川、西藏、广西。性

  • 牡荆沥

    《中药大辞典》:牡荆沥药材名称牡荆沥拼音Mǔ Jīnɡ Lì别名牡荆汁(《登真隐诀》)。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茎汁。制法将新鲜荆木裁成尺余长之小段,两端架于砖上,其下以火烧

  • ***

    《中药大辞典》:***药材名称***拼音Chē Qú别名车渠(《海药本草》)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科动物鳞***或其同属动物的贝壳。原形态贝壳巨大,重而坚厚。卵圆形,壳顶位于贝壳中央,壳顶前方

  • 龟版

    药材名称龟版拼音Guī Bǎn别名龟甲、神屋(《本经》),龟壳(《淮南子》),败龟甲(《小品方》),败将、败龟版(《日华子本草》),龟筒(《本草衍义》),龟下甲(朱震亨),龟底甲(《药品化义》),龟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