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浊之一。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科》。病因脾虚气陷,精微下注而成。证见小便浑浊,腰痛神疲,舌淡脉软。治宜健脾益气,升清固涩。用苍术难名丹、补中益气汤。参见便浊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顶门痈。详该条。
【介绍】:参见钱瑛条。
五运六气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以甲子年为开始运算之年。《素问·五运行大论》:“首甲定运。”
舌根灰色,中红,尖黄苔。为肠胃燥热,阴液耗伤之候。症见发热,口渴,谵语,大便秘结。宜急下存阴(见《伤寒舌鉴》)。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又名翻肛。即肛门红肿翻出。多因小儿积热太盛,下移大肠,流注肛门,或因大便困难,便时努力攻胀,致使肛门红肿翻出。治宜清热通便。用调胃承气汤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外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元代医生。字善长。山东滕县人。曾任元世祖忽必烈的侍医。
指灸治。《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攻之不可,达之不及。”
证名。见《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详腹痛条。
出《岭南杂记》。为睡莲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