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结腹痛

气结腹痛

病证名。指气滞郁结所致的腹痛。亦称气滞腹痛。《症因脉治·腹痛论》:“气结腹痛之症,胸腹胀满,痛应心背,矢气则痛减,气闭则痛甚,服破气之药稍减,服补气之药则愈痛,此气结腹痛之症也。”多因七情郁结,气食相凝,用力迸气及起居不慎所致。治宜调气散结为主。心腹胀者,枳朴香砂汤木香调气散。痛应背心,气结痰凝者,二陈四七汤。气食相凝,中气郁结者,调气散。气结便实,脉数应下者,厚朴大黄汤。脉迟应下者,煮黄丸。郁伤肝脾之络,致败血瘀留,遇劳役动怒,腹痛即发者,宜辛通润血,用桃仁桂枝薤白、穿山甲等药。参见腹痛、内伤腹痛、气滞腹痛条。

猜你喜欢

  • 马蝗积

    病证名。与胬肉攀睛相似,亦是血丝赤膜从眦部横贯白睛,直达黑睛,即“两头尖薄,中间高厚,肉红色如蚂蝗状,横卧于中”(《证治准绳·杂病》)。参见胬肉睛条。

  • 转丸脉

    即转豆脉。详该条。

  • 得强

    五脏与体表部位相通应,五脏功能健旺正常,则相应体表部位形态强健,这种情况称“得强”。得强说明五脏的功能状态良好,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 玄感脉经

    书名。不著撰人。约成书于公元八世纪。系敦煌出土之医学残卷。原书分若干篇,现仅存第一、二篇。首篇主论诊脉部位、三部九候、七诊、寸口诊脉法。二篇分述诊脉之轻重缓急、呼吸至数,以及弦、浮、滑、实、革、动、沉

  • 直中阴经

    指寒邪不经过三阳经,直接侵犯三阴经,出现无热、恶寒及其他阴经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 掐大指

    小儿推拿方法名。《针灸大成》卷十:“小儿喉中气响,掐大指第二节。”

  • 伤酒头痛

    病证名。指饮酒过量,气血逆乱所致的头痛。见《证治准绳·头痛》。《证治要诀·诸伤门》:“伤酒,恶心呕逆,吐出宿酒,昏冒眩晕,头痛如破。”治宜和胃解酲,常用葛花解酲汤加减。参见头痛条。

  • 叶天士温热论

    见温热论条。

  • 一周

    ①指卫气在人身运行一个周次。《灵枢·卫气行》认为卫气在人身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以日行于阳为例:从足太阳膀胱的起点睛明穴开始,环周于六阳经而终于肾经,复合于睛明,称为一周。②《难经·一难

  • 忧郁

    情志三郁之一。多因悲忧过度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若忧郁病者,则全属大虚,本无邪实。……盖悲则气消,忧则气沉,必伤脾肺;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必伤肝肾。此其戚戚悠悠,精气但有消索,神志不振,心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