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水泻

水泻

①病证名。又称水泄注泄泄注注下。《圣济总录》卷七十四:“脾胃怯弱,水谷不分,湿饮留滞,水走肠间,禁固不能,故令人腹胀下利,有如注水之状,谓之注泄,世名水泻。”《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若肠胃虚弱受于气,或饮食生冷伤于脾胃,大肠虚寒,故成水泻也。”可用厚朴丸、香连散等方。湿泻寒泻热泻等皆可表现为水泻。详各该条。②为泽泻之别名,出《神农本草经》。详该条。

猜你喜欢

  • 转子莲

    见《贵州草药》。为紫金莲之别名,详该条。

  • 侧柏子

    见《日华子诸家本草》。即柏子仁,详该条。

  • 幽谷

    名词。出《医心方》。即阴道穹窿。

  • 大巳寒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荜茇、肉桂各四斤,炮姜、高良姜各六斤。为细末,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饮送下。治久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疼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阳气暴衰

  • 华阳隐居

    【介绍】:见陶弘景条。

  • 腹哭钟鸣

    见《济阴纲目》。即子啼。详该条。

  • 凉藤

    见《陆川本草》。为山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 竹二青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竹茹,详该条。

  • 严道通

    【介绍】:见严景条。

  • 陈直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宋代医家。1078~1085年间(元丰中)为泰州兴化县(今江苏兴化县)县令,著《奉亲养老书》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