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谷精草之处方名,详该条。
《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青木香、枳壳(麸炒)各半两,甘草二钱半。每服二钱,水煎,不拘时服。治小儿阴茎无故而肿或痛缩;并治咳嗽痰喘。
古病名。指鬾病兼有发热,大便黄而恶臭者。治法见大便恶臭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承泣。见该条。
即八段锦。详该条。
出《证治准绳·女科》即分娩。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
即鼻准。详该条。
病名。生长在皮肤上的赘瘤。出《外科正宗》卷四。由于肝失血荣,以致筋气外发而生。本病初起如赤豆大,质硬,时久表面微呈枯槁,逐渐碎裂,蓬松如刺,形如花蕊。多发于手、足、头皮、胸乳等处。治疗:根蒂细小者,用
三部九候诊法诊脉部位之一。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处动脉。位于掌后锐骨端陷中的动脉处。《素问·至真要大论》:“神门绝,死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