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油桐根

油桐根

《中药大辞典》:油桐根

药材名称油桐根

拼音Yóu Tónɡ Gēn

别名桐子树根(《草木便方》),桐油树蔃(《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根(《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桐油树根(《贵州草药》)。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大戟科植物油桐树根,9~10月采集,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油桐子"条。

性状根条粗实,表面褐黑色,根皮厚,断面内心白色,较泡松,有绵性。

性味辛,寒,有毒。

①《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辛,有小毒。"

②《贵州草药》:"性凉,味辛。"

功能主治消食,利水,化痰,杀虫。治食积痞满,水肿,臌胀,哮喘,瘰疬,蛔虫病。

①《草木便方》:"下气,治痞满。"

②《中国药植志》:"炖瘦肉服,治足肿。"

③《四川中药志》:"治食积饱胀,胸前痞满及湿气水肿。"

④《贵州草药》:"清热解毒,利水,通便,止血,消积。"

⑤《陕西中草药》:"杀虫,消食理气,利痰。治蛔虫病,胸胁胀满,不思饮食,哮喘,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6钱(鲜者1~2两);研末、炖肉或浸酒。

注意《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慎服,多服则发呕。"

复方①治臌胀:桐油树根、乌桕根各三钱,阳雀花根五钱。炖猪肉吃。(《贵州草药》)

②治儿童肺结核病、痨咳(童子痨):生油桐根二两(干的一两),炖猪肉半斤,去渣,服汤肉。每隔两天一剂,连用三至五剂。(《贵州民间方药集》)

③治翻仓吐血:油桐根二两。取药一两,加水两小碗,煎汤一碗。另取药一两,加烧酒四两浸泡。吐血时服水煎汤,一次服完.然后服用酒浸液,每日三次,每次一酒杯。(《贵州民间方药集》)

④治瘰疬:桐油树蔃和猪精肉煎汤服,能内消。(《岭南采药录》)

⑤治蛔虫病:油桐根四至五分。研细粉,加面做馍,一次吃完。(《陕西中草药》)

⑥治小儿疳积:桐油树根一两。炖猪肉半斤吃。(《贵州草药》)

⑦治齿龈肿痛:油桐根一两。水煎去渣,加青壳鸭蛋二个同煮,服汤食蛋。(《江西草药》)

⑧治精神病:桐油树根二至四两,土牛膝二两,单竹芯二两(或牛角竹四两),竹茹二两,白矾三钱。重症加芦根二两,病情好转后加石菖蒲三钱.上药加水四大碗,煎成一大碗,一次服下。轻症每天一剂,重症每天二剂,一般连服五至十天。(《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资料选编》)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油桐根

药材名称油桐根

拼音Yóu Tónɡ Gēn

英文名Root of Tungoiltree

别名桐子树根、桐油树蔃、高桐子根、桐油树根。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Shaw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Shaw[Aleurites fordii Hemsl.;A.cordata Muell.Ar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油桐小乔木,高达9m。枝粗壮,无毛,皮孔灰色。单叶互生;叶柄长达12cm,顶端有2红紫色腺体;叶片革质,卵状心形,长5-15cm,宽3-14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全缘,有时3浅裂,幼叶被诱色短柔毛,后近于无毛,绿色有光泽。花先叶开放,排列于枝端成短圆锥花序;单性,雌雄同株;萼不规则,2-3裂;花瓣5,白色,基部具橙红色的斑点与条纹;雄花具雄蕊8-20,排列成2轮,上端分离,且在花芽中弯曲;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2裂。核果近球形,直径3-6cm。种子具厚壳状种皮。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喜生于较低的山坡、山麓和沟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根条粗实,表面褐黑色,根皮厚,断面内心白色,较泡松,有绵性。

性味苦;微辛;寒;有毒

归经肺;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下气消积;利水化痰;驱虫。主食积痞满;水肿;哮喘;瘰疬;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18g(鲜者30-60g);研末、炖肉、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慎服,多服则发呕。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下气,治痞满。

2.《中国药植志》:炖瘦肉服,治足肿。

3.《四川中药志》:治食积饱胀,胸前痞满及湿气水肿。

4.《贵州草药》:清热解毒,利水,通便,止血,消积。

5.《陕西中草药》:杀虫,消食理气,利痰。治蛔虫病,胸胁胀满,不思饮食,哮喘,瘰疬。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十大功劳叶

    《中药大辞典》:十大功劳叶药材名称十大功劳叶拼音Shí Dà Gōnɡ Láo Yè别名功劳叶(《饮片新参》)。出处《本草再新》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

  • 豨莶果

    《中药大辞典》:豨莶果药材名称豨莶果拼音Xī Xiān Guǒ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腺梗豨莶、豨莶或毛梗豨莶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豨莶"条。功能主治驱蛔虫。复方

  • 南藤

    《中药大辞典》:南藤药材名称南藤拼音Nán Ténɡ别名丁父、丁公寄(《别录》),丁公藤(《本草拾遗》),石南藤(《本草图经》),搜山虎(《滇南本草》),风藤(《纲目》),蓝藤(《

  • 野前胡

    《中药大辞典》:野前胡药材名称野前胡拼音Yě Qián Hú别名千年耗子屎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无距耧斗菜的根或全草。秋后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较粗长,外皮黑褐色。

  • 枫香脂

    《中国药典》:枫香脂药材名称枫香脂拼音Fēnɡ Xiānɡ Zhī英文名RESINA LIQUIDAMBARIS别名白胶香来源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

  • 狐胆

    《中药大辞典》:狐胆药材名称狐胆拼音Hú Dǎ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犬科动物狐的胆。将狐杀死后,剖腹,取出胆囊,阴干。性味《陆川本草》:"甘苦,寒。"功能主治治癫痫,心

  • 八宝镇心丹

    药材名称八宝镇心丹拼音Bā Bǎo Zhèn Xīn Dān别名大叶沿阶草、褐鞘沿阶草来源百合科八宝镇心丹Ophiopogon dracaenoides (Baker) Hook. f.,以

  • 木槿根

    《中药大辞典》:木槿根药材名称木槿根拼音Mù Jǐn Gēn别名藩篱草根(《仁斋直指方》)。出处《纲目》来源锦葵科植物木槿的根。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凉。"②《纲目》:

  • 郁李仁

    《中国药典》:郁李仁药材名称郁李仁拼音Yù Lǐ Rén英文名SEMEN PRUNI别名小李仁、大李仁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酸丁、小李红)Prunus humilis Bung

  • 金边莲

    药材名称金边莲别名金小莲、金线风来源兰科金边莲Goodyera kwangtungensis Tso,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润肺化痰。主治肺结核病,肺热咳嗽。用法用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