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草药手册》。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指脾胃两经俱虚。《千金要方》:“右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病苦胃中如空状,少气不足以息,四肢逆寒,泄注不已,名曰脾胃俱虚也。”
见《广东中草药》。为猪笼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即碧桃干,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三十八。即蛭食。详该条。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七十九。指小儿因疳而致的癖疾,疳、癖并存之证。癖块潜匿于右胁下,其状如梳,触之隐痛。兼见肌肉不生,渐成羸瘦,或作潮热,肚腹渐大。治宜消疳化癖。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雀目之俗称,详该条。
出《痘疹心传必效良方》。即痘疮见形。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牡蒿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1卷。张寿颐撰于1917年。卷上总论外疡的辨证、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卷下为治疡验方、止血方及五官科病症验方,文字简要实用。解放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