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清凉饮子

清凉饮子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清凉饮子

药方名称清凉饮子

处方大黄赤芍药、当归甘草(炒),各二钱。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滓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凉饮子

药方名称清凉饮子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甘草(炙)、大黄(蒸.焙)、赤芍药,各等分。

炮制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血脉壅实,腑脏生热,颊赤多渴,五心烦躁,睡卧不宁,四肢惊掣,及因乳哺不时,寒温失度,令儿血气不理,肠胃不调,或温壮连滞,欲成伏热,或壮热不歇,欲发惊俌。

又治风热结核,头面疮疖,目赤咽痛,疮疹馀毒,一切壅滞,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虚实加减,微溏利为度,食后,临卧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清凉饮子

药方名称清凉饮子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甘草(炙)大黄(蒸、焙)赤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血脉壅实,脏腑生热,颊赤多渴,五心烦躁,睡卧不宁,四肢惊掣;哺乳不按时,寒温失度,肠胃不调,呕吐,大便秘结;头面生疮疖,目赤咽痛,疮疹余毒。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食后及临卧时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猜你喜欢

  • 清郁散

    药方名称清郁散别名清郁汤(《类证治裁》卷六)。处方陈皮3克半夏3克(香油炒)白茯苓3克苍术3克(米泔浸炒)川芎1.8克干姜1.5克(炒黑)香附(童便炒)3克神曲(炒),3克黄连(姜汁炒)3克栀子(姜汁

  • 加味四制香附丸

    药方名称加味四制香附丸处方香附米1斤(作4分,1分酒浸,1分盐汤浸,1分童便浸,1分醋浸,各3日,滤干炒),当归(酒浸)3两,川芎3两,熟地(姜汁炒)3两,白芍(酒浸,炒)3两,白术2两,陈皮2两,泽

  • 刘寄奴散

    《普济本事方》卷六:刘寄奴散药方名称刘寄奴散处方刘寄奴制法上一味,为末。功能主治治金疮,烫火伤。用法用量掺金疮创面,包裹。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六《普济方》卷三六一:刘寄奴散药方名称刘寄奴散处方刘寄奴1

  • 理气活血汤

    《张皆春眼科证治》:理气活血汤药方名称理气活血汤处方酒大黄6g,枳壳6g,生地15g,刘寄奴9g,赤芍9g,炒桃仁9g。功能主治活血理气,祛瘀消肿。主撞击伤目。各家论述方中酒大黄逐瘀通经,消肿止痛;枳

  • 六味三棱丸

    药方名称六味三棱丸处方莪术(煨,锉)、三棱(煨)、神曲(炒)、麦蘖(炒)、青皮、陈皮各等分。功能主治5-6个月小儿未吃谷食,有癖积者。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水煮清糊为丸。熟水送下。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 加苓调脾散

    药方名称加苓调脾散处方白术、茯苓、神曲(炒)、白芍(酒炒)、扁豆(去壳,姜汁浸炒)、砂仁(炒)、香附(炒)、厚朴、炙草。功能主治痘疹,脾气虚弱,泄泻。用法用量加爆姜、大枣,水煎服。可加人参。摘录《医钞

  • 卧龙丹

    药方名称卧龙丹处方西黄金箔各1.2克 梅冰荆芥闹羊花各6克麝香辰砂各L5克 牙皂角4.5克细辛3克 灯心灰7.2克制法上药九味,共研细末,瓷瓶密收。功能主治开窍通闭。治诸痧中恶,霍乱,五绝,诸般卒倒急

  • 救阴保元汤

    药方名称救阴保元汤处方熟地2钱,丹皮1钱,山药1钱,麦冬1钱5分,南沙参1钱,黄耆1钱(炙),炙甘草8分,黑豆3钱。功能主治遗毒肿腮。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症会心录》卷下

  • 抱青丸

    药方名称抱青丸处方雄精2钱,辰砂2钱,琥珀屑2钱,竹沥霜5钱,明天麻7钱(面煨),胆星1两(九制),珍珠5分,金箔100张,麝香5分。制法上为细末,甘草熬膏为丸,如芡实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小儿惊风,

  • 莱菔汁

    《种福堂公选良方》:莱菔汁药方名称莱菔汁处方新鲜白萝卜1000~1500克制法将新鲜白萝卜洗干净后切成薄片,搅烂,用干净纱布包裹绞取汁液约50~100克即可。功能主治消食积,除腹胀,化痰热,止咳嗽。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