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温脾汤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温脾汤

药方名称温脾汤

处方大黄12克人参甘草干姜各6克附子9克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温补脾阳,攻下冷积。治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先煎后四味,临熟将大黄加入,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附子干姜温阳祛寒,人参甘草益气补脾,大黄荡涤积滞。诸药相配,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则诸证可愈。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温脾汤

药方名称温脾汤

处方大黄桂心各9克附子干姜人参各3克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痢疾经久不愈,脾肾阳虚,积滞未净者。

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温脾汤

药方名称温脾汤

处方干姜45克当归黄柏地榆各60克阿胶(麸炒焦)茴香(炒)石榴皮黄连各3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久痢阴虚,湿热未清,脾阳不振,下痢赤白相杂,腹中疠痛,里急后重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会约医镜》卷九:温脾汤

药方名称温脾汤

处方淮山药(炒)5.4克 白茯苓3.6克白术(制)3克薏苡仁(炒,研)6克芡实(炒,研)6克 白扁豆(炒,研)6克桔梗2.4克 元砂仁(去皮,炒,研)1.5克甘草(炙)2.4克神曲(炒)1.2克 白莲肉(炒,研)6克秫米(炒,研)3克 红枣(去核)2枚

功能主治治脾虚失血。

用法用量水煎,中午时加白糖,开水调服。此方与滋阴汤每日同用,滋阴汤早、晚服,此方中午时服。

若气满者,加陈皮(去白)3克,或再加真苏子(炒,研)1.5克,或用广木香磨汁合服,若有冷涎及胃口寒者,加干姜(炒黄)0.9~1.5克,即加肉桂亦妙。

摘录《会约医镜》卷九

温病条辨》卷三:温脾汤

药方名称温脾汤

处方草果6克桂枝9克生姜15克茯苓15克蜀漆9克(炒)厚朴9克

功能主治温脾截疟。治太阴三疟,腹胀不渴,呕水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猜你喜欢

  • 先天大造丸

    《外科正宗》卷三:先天大造丸药方名称先天大造丸处方紫河车1具(酒煮捣膏)熟地黄120克(酒煮捣膏)归身茯苓人参枸杞菟丝子肉苁蓉(酒洗,捣膏)黄精白术何首乌(去皮,用黑豆同蒸捣膏)川牛膝仙茅(浸去赤汁,

  • 石楠肤子酒

    药方名称石楠肤子酒处方石楠叶50g地肤子50g当归50g独活50g 白酒500ml炮制将上述4味药材一起捣为粗末;与酒共置于锅中,上火煎煮数10沸;冷却后,过滤去渣,装瓶备用。功能主治除风湿,和血止痒

  • 黄连除(匿虫)丸

    药方名称黄连除(匿虫)丸别名除(匿虫)丸、黄连化(匿虫)丸处方黄连2钱,芦荟1钱2分,白芜荑1钱5分,使君子(炒)2钱5分,干蝉(炒)1钱2分,川楝子肉2钱,夜明砂1钱2分。制法上为末,将乌梅肉洗去墨

  • 一字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一字散药方名称一字散处方乌头(生用.半两) 青矾(半两)功能主治治贼风吹着,口眼歪斜。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用一字,搐入鼻内,取出涕吐涎。摘录明·方贤着《奇效

  • 鲤鱼膏

    药方名称鲤鱼膏处方鲤鱼1头(重1斤,治如食法,切),莼菜4两(切)。功能主治脚气冲心,烦躁不安。用法用量上调和入豉汁中,煮作羹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 桂附丸

    《医学启源》卷中:桂附丸药方名称桂附丸处方川乌头3两(炮,去皮脐),附子3两,干姜2两(炮),赤石脂2两,桂2两,蜀椒(去目,微炒)2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风邪冷气,入乘心络,

  • 牙疼饮

    药方名称牙疼饮处方石膏12克(研)升麻4,5克 大生地15克防风薄荷叶荆芥穗前胡天麻各6克甘草3克(生)功能主治治风火齿痛。用法用量水煎,食后热服,避风。如牙肿,加金银花、羌活各6克。如牙燥,去升麻、

  • 夹攻饮

    药方名称夹攻饮处方大黄1两,芒消3钱,苍术3钱,制乳香2钱,瞿麦2钱,篇蓄3钱,滑石1钱,制没药2钱,木通1钱半,栀仁2钱,石膏1钱,水灯芯5茎,桔梗1钱,银花3钱,皂角刺(煨,去尖)3个。功能主治令

  • 健腰丹

    药方名称健腰丹处方熟地半两,山茱萸4钱,北五味1钱,麦冬2钱,白术半两,杜仲5钱。功能主治肾虚腰痛。用法用量酒煎服。摘录《石室秘录》卷三

  • 白柏丸

    《医学入门)卷七:白柏丸药方名称白柏丸处方白术15克黄柏生地白芍黄芩地榆香附各6克制法共为细末,蒸饼为丸。功能主治湿热下血。用法用量每次6~9克,温开水送下。摘录《医学入门)卷七《医学入门》卷七:白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