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润燥
即养阴润燥。详该条。
即养阴润燥。详该条。
【介绍】:晋代医生。精于脉诊,善于治疗疑难病。
见《中药志》。为香附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珍珠菜之别名,详该条。
遏,抑郁、阻遏。即热被郁遏于内。参热郁条。
指眼、耳、口、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参见七窍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仙人杖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267~300【介绍】:晋代哲学家,兼明医术。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反对玄学清谈,医药上重视药物的治疗效果,主张革新。
阳热炽盛、偏胜。一般指邪热盛,而人体正气亦盛。表现壮热、无汗、气粗、烦躁、口干等证候。《素问·调经论》:“阳盛则外热。”
病证名。伤食之一。见《张氏医通》卷二:“伤蟹腹痛者,丁香、紫苏、生姜。”《证治要诀·伤食泻》:“食蟹,太过致伤,一味丁香足以治之。”《世医得效方》卷四:“鱼蟹积,香苏散多加生姜陈皮煎。”参见伤食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