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指月经周期为三个月以上且不规则者。患者形盛多痰,宜服六君子汤加苍术、香附,兼服苍附导痰丸。若形瘦,脾胃虚弱,气血两亏,数月而经始行者,宜服十全大补汤;肾虚者,治宜健脾益肾,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证治参见肋疽条。
指脾胃出现消化机能障碍。多由肝失疏泄或湿困脾阳所致,亦有因饮食壅滞而致者。主要证候有脘腹胀闷、食不消化、厌食、呃逆等。治宜疏肝理气。
通常指相对于耳针、鼻针、头针等局部器官的针刺疗法而言,实即传统的针刺疗法。
见《安徽中草药》。即棉花子,详该条。
病证名。《素问·五脏生成》:“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相当于脱发病。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老鼠耳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魏之琇条。
出《小儿药证直诀》。手足三阳经脉,都会于头,如禀赋不足,阳虚不固,其汗上至头,下至项大出不止,为亡阳的征候。治宜回阳敛汗,用大剂固真汤、参附汤、芪附汤及回阳救急汤之类。
【介绍】:清代文人。字东亭。浙江会稽人。辑家藏及所搜集之医方于1734年编《惠直堂经验方》一书,包括验方900多首,另附治疗怪症、急救、救荒等方,总计100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