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能够疏利气机,破除郁滞积结之气的治疗方法。具有这种治疗作用的药物,如青皮、枳实等,则称破气药。《温疫论》上卷:“若专用破气之剂,但能破正气,毒邪何自而泄?胀满何由而消?”
①同气郁。参该条。②致郁之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张景岳注:“故必折去其致郁之气,则郁者舒矣。”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腋痈。见该条。
疟疾之一。指三阴疟疟邪游溢他经而成。《症因脉治·游疟》:“游疟之症,先起三疟,后又加一发,连发二日,只停一日,如少阴经子午卯酉日之疟,至明日辰戌丑未又加一发,此少阴之疟,余邪游入太阴;又如辰戍丑未之疟
病证名。指囟门下陷的证候。小儿在六个月内,前囟门微陷,不作病理状态。如在慢惊、久泻之后,囟门显著下陷,甚至如坑的,则为囟陷。《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脏腑气血虚弱,不能上充脑髓,故囟陷也。”或因胎禀不
流痰病的一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发于前臂及腕部的骨关节处。初起筋骨疼痛,进而漫肿坚硬,不红不热,常连肿数块,日久内溃窜通,穿孔较多,时流白浆,如蝼蛄窜穴,故名。并伴见面黄食少、消瘦,午后寒热交作
病证名。小儿肺气通于鼻,气为阳。若气受风寒,停滞鼻间,则成鼻塞。治法:用通关膏敷囟,消风散煎服(《证治准绳》)。
见《幼幼集成》。即弄舌。详该条。
又称清热法。用寒凉药物以清解火热证的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治热以寒”,“温者清之”。此法适用于热性病和其他热证。对热性病,有清卫分、清气分、清营分、清血分之分。对其他热病,则多根据脏腑辨证,针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意,意念;是五脏精气所化生的情志活动之一,为脾所藏。思虑过度可伤脾,影响脾的健运而出现食欲不振、胸腹痞满等病症。参见五脏所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