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刺三加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丁瓒条。
见《江西草药》。为天香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四满。见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
见《小儿药证直诀》。即胃气实热。详该条。
【介绍】:见程玠条。
①经穴名。代号GB36。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之郄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7寸,当腓骨前缘处;或于阳交穴前方1寸取穴。一说“在外踝上六寸”(《循经考穴编》)。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即摊缓。详该条。
证名。见《医学正传》。指汗出异常的症候。一般分自汗、盗汗两类。《景岳全书·杂证谟》:“汗出一证,有自汗者,有盗汗者。”由于病情不同,汗证有阴汗、阳汗之分。并有战汗、狂汗、红汗、漏汗、阴盛格阳汗、亡阳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