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喉科杓指》卷二:“此症因受污秽之气及风热而起,喉间生赤肉,层层相叠,渐渐肿起,由此出臭气,气塞不通。”或由肺胃积热,痰浊薰蒸所致。治宜清热涤痰散结。用桃红四物汤,清咽双和饮,黄连温胆汤等加减。
见喉科紫珍集条。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证目先赤痛多泪,后睑渐肿硬,如复一酒杯于眶上者。”即肿胀如杯。详该条。
病证名。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生注候》:“人有阴阳不调和,血气虚弱,与患注人同共居处,或看侍扶接,而注气流移染易得注,与病者相似,故名生注。”症见心胁痛,转移无常,或体中痛,移易牵制,冲绞心胁。日久
病证名。①即冲头痛。《东医宝鉴·外形篇》:“其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即正头痛也。”参见冲头痛条。②指满头皆痛之症,与偏头痛相对而言。《溪医述·病症辨异》:“正头痛者,满头皆痛,……偏头风者,但在半
见助道方服药须知条。
病名。即椒疮。详该条。
中医丛书。清施雯(澹宁)等撰。收有《今运摘要》、《脉法大成》、《胎产证治》、《虚损启微》、《得配本草》等五种。现存清刻本。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眼弦赤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