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九头狮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三。即肾消、消浊。详该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即米疽。见该条。
《医醇賸义》卷三方。当归、茯苓、桑皮各二钱,白术、枳壳、橘红、半夏、厚朴、砂仁、青皮各一钱,薏苡仁四钱,苏子一钱五分,生姜三片。水煎服。治三焦咳,咳而腹满,不欲饮食,使人多涕吐,面浮气逆。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即坏疽漏。参见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三方。乌药汁七匙,枳壳汁、木香汁各五匙,白芍药汁二十匙,灶心土一钱,炒砂仁三分。将后二味煎汤,冲诸汁服。治食痹,胃痛上支两胁,里急,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入即痛,吐出乃止。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野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即柳絮,详该条。
【介绍】:见李濂条。
①见《中药志》。为白芥子之别名。②出《孙天仁集效方》。即芥子。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