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方。葛根三钱,黄芩、赤芍药各一钱五分,甘草一钱。水煎服。治瘟疫所发未尽,膜原尚有伏邪,隔数日再发热,脉洪大而数者。
见《傅青主女科》。即经行先期。详该条。
书名。4卷。清·奇克唐阿辑。刊于1865年。本编分述头面、目鼻、口、耳、痿痹、咳嗽、中暑、妇科、小儿、疮毒、折伤、解毒等门,包括各科病证。每门之前冠以总论(小引),次列所选验方。除治病诸方外,尚有药疗
证名。见《证治准绳·喘》。指肾虚不能纳气的气喘。多由喘证久延,或大病后元气受伤,真阳虚惫,肾气不能归元,孤阳浮越所致。《医贯·喘》:“真元耗损喘,出于肾气之上奔。其人平日若无病,但觉气喘,非气喘也,乃
病证名。见清·汪家谟《胎产辑萃》。亦名胎喘。病因脾肺素虚,孕后水气逆行,上乘于肺;或感受风寒,肺气失宣;或火动胎元,气逆作喘;及胎死不下,奔迫上冲等所致。症见痰喘气急,夜卧不安。脾肺素虚者,兼见四肢无
出《神农本草经》。即蜜蜂子,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九。小指节近掌处肿痛焮赤名曰冲要节。证治同掌心毒条。
证名。①指阴茎长举不痿,精液自泄者。见《张氏医通·杂门》。又名强中。详该条。②指男女房劳后,吐舌不收者。治宜大补真阴,如鳖甲、阿胶、元参、芝麻、牛角腮、猪脊髓、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女贞子等。或用梅
病证名。见明·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多因经期感寒所致。症见经行时周身疼痛,手足麻痹,寒热,头痛目眩等。治宜辛温解表为主。方用五积散之类。
六涎之一。指寒邪热毒损伤脏腑,其气结涩凝滞而成。因涎与滞气相交,多发为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