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科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明代始独立设科,参见十三科条。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明代始独立设科,参见十三科条。
指病邪在某经传变至尽。外感病的发展演变,有一定的顺序。从某一经的证候,发展为另一经的证候叫传经。一般按六经顺传,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证候发展至厥阴经终止称传经尽。《伤寒
出《神农本草经》。即硫黄,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食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参见幼幼集条。
【介绍】:参见蒋宗武条。
【介绍】:参见孙一奎条。
痔漏外治法之一。《五十二病方》已使用薰洗法治疗痔漏。即用药物煎汤先薰后洗的治疗方法。常用方剂有五倍子汤,荆芥汤,却毒汤,枳壳汤等。多具活血消肿、止痛止痒、收敛祛毒作用。适用于嵌顿性内痔、血栓外痔、炎性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萝芙木之别名,详该条。
痓同痉。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痉病。详该条。
指阳跷脉经气异常出现的病症。《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难经·二十九难》:“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杂病源流犀烛·阳跷阴跷脉病源流》:“至其为病,阳跷则阴缓而阳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