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痛风

痛风

病名。亦有名痛痹历节、白虎历节、风痹白虎风者。《格致余论·痛风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医学准绳六要》:“痛风,即内经痛痹,……古云三气合而为痹。今人多内伤,气血亏损,湿痰阴火,流滞经络,或在四肢,或客腰背,痛不可当,一名白虎历节风是也。”《张氏医通·痛风》:“痛风一证,《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金匮》名曰历节,后世更名白虎历节。多因风寒湿气,乘虚袭于经络,气血凝滞所致。”《医略六书·痛风》:“轻则骨节疼痛,走注四肢,难以转侧,肢节或红或肿;甚则遍体瘰块,或肿如匏,或痛如掣,昼静夜剧。……主以四物汤加秦艽威灵仙,在上加桂枝羌活;在下加牛膝防己;湿痰加南星半夏血瘀桃仁红花湿热苍术黄柏气虚人参黄芪血虚阿胶黄明胶阴虚加生地、龟板;阳虚虎骨鹿茸。”因于寒者,亦可用乌头汤仓公当归汤等方;化热者,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或《千金》***汤等方。又因疼痛走注不定,亦有以为即风痹。《景岳全书·杂证谟》:“风痹一证,即今人所谓痛风也。”参见历节风寒痹、风痹、白虎历节风条。

猜你喜欢

  • 叶香岩

    【介绍】:见叶桂条。

  • 外感燥痰

    燥痰证之一。亦称火痰。《症因脉治·外感痰症》:“燥痰之症,发热唇焦,烦渴引饮,喘欬短息,时作时止,吐咯难出,此外感燥痰之症也。”多因时令燥热之气干犯肺胃所致。治宜清热润燥、降火化痰为主。如竹叶石膏汤、

  • 喉风

    病名。见《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泛指咽喉多种疾患。《喉科心法》卷上:“考古称喉症,总其名曰喉风。”多因风热搏结于外,火毒炽盛于内,肺失清肃,火动痰生,痰火邪毒停聚咽喉所致。《喉风论》卷上:“无言喉风者

  • 痘不灌浆

    痘疮由小小血泡,起胀渐大,变成水泡形,逐渐转成脓泡的症状为灌浆。灌浆时,根、窠要红润,脓浆要饱满,色如黄蜡,二便正常,饮食不减者为佳兆。痘不灌浆,明·徐春甫《痘疹泄秘》谓有二因:“一则气血不足;一则热

  • 连珠口疳风

    病名。见《喉科泄秘》卷上,即连珠风。详连珠喉风条。

  • 腐肠

    出《神农本草经》。为黄芩之别名,详该条。

  • 雀目昏睛

    病证名。见佚名《眼科统秘》。即雀目。详该条。

  • 阙庭

    即天庭。《灵枢·五阅五使》:“五官已辨,阙庭必张。”详天庭条。

  • 麸疮

    见元·滑伯仁《麻证新书》。麻疹的别称。详该条。

  • 千万舍利

    藏医学著作,藏名《起瓦林谢》。十五世纪舒卡·年姆尼多吉著。全书不分卷。主要论述医学理论、药性及临床治疗的诀窍,有如一粒舍利衍生出无数要诀,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