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目昏

目昏

证名。见《素问玄机原病式》。又名眼昏目昧、目昏昧目瞀目暗不明眼暗眼闇目茫茫、目、目、视物。为视物不明的证候。《灵枢·大惑论》:“五藏六府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如久病虚羸,气血两亏;肝肾不足,精血暗耗;心营亏损,神气虚乏;脾胃虚弱运化失调;情志不舒,肝失条达;气滞血瘀玄府闭塞;风、火、痰、湿等上扰清窍,以及头眼部外伤,均可使眼失去五脏六腑精气的正常濡养,以致目昏。宜结合眼部及全身情况辨证论诒。

猜你喜欢

  • 增补医方一盘珠

    见医方一盘珠条。

  • 唇槁腊

    证名。为唇干枯之候。《灵枢·寒热病》:“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

  • 合昏皮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合欢皮之别名,详该条。

  • 厥阳

    ①厥,孤绝。厥阳指阴虚阳亢,失去阴气涵敛而偏亢上逆的孤阳之气。《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②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飞扬。见该条。

  • 病因六淫之一。暑为阳邪,多在夏季致病。《灵枢·岁露论》:“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临床表现高热、口渴、脉洪大、多汗等。因易耗气伤津,故又常出现体倦、心烦、口干等症。暑邪每易夹湿,表现为暑湿证。参见暑湿条

  • 谿

    是溪的异体字。参见溪谷条。

  • 内伤胃脘痛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胃脘痛论》。指胃痛之由食积、痰饮、积热、积冷、气滞、死血、虫积等所致者。详食滞脘痛、痰饮胃脘痛、积冷胃脘痛、积热胃脘痛、瘀血胃脘痛、蚘动脘痛、胃脘痛条。

  • 暑湿喘逆

    喘证之一。《症因脉治·喘症论》:“暑湿喘逆之因,《内经》云,因于暑,汗烦则喘喝,此暑气也。因于湿,首如裹,面胕肿,呼吸气喘,此湿气也。暑湿袭于皮毛,干于肺胃。”症见喘息气粗,烦闷口渴,多言身重,汗出身

  • 疮疡作渴

    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一。指患疮疡兼见口渴欲饮者。《外科枢要》:“疮疡作渴若焮痛发热,便利调和者上焦热也,用竹叶石膏汤;肿痛发热大便秘涩者内脏热也,用四顺清凉饮;焮肿痛甚者热毒蕴结也,用仙方活

  • 湿痰腰痛

    腰痛之一。又称痰注腰痛。见《丹溪心法·腰痛》。详痰注腰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