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又名血汗、肌衄。详血汗条。
病名。九虫病之一。又名膈虫病。《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弱虫,状如瓜瓣。”其症令人多唾。参见九虫病条。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初孕大热。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字养中。东嘉(今四川境内)人。撰《续易简方脉论》1卷。
中医眼科外治方法。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以药物煎水,用其蒸腾之热气熏治眼疾。适用于眼部干涩、痒、痛诸证。
证名。指口唇干燥,甚则裂开的症象。《温疫论·数下亡阴》:“津不到咽,唇口燥烈,缘其人阳脏多火而阴亏。今重亡津液,宜清燥养营汤。设热渴未除,里证仍在,宜承气养营汤。”多因阴津不足,脾热炽盛所致。治宜养阴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六。①《医林绳墨·霍乱》:“若吐利并行而腹中绞痛,坐卧不安,甚则转筋,名之曰湿霍乱也。”多因饮食生冷,或感受寒、湿、暑邪所致。本病较干霍乱之欲吐泻而不得者有别。亦有以干霍乱较湿霍
【介绍】:见臧中立条。
病证名。指老人大便坚涩或不通。《景岳全书·杂证谟》:“老人便结,大都皆属血燥。盖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则阴虚之渐也,此外则愈老愈衰,精血日耗,故多有干结之证,治此之法无他,惟虚者补之,燥者润之而尽之矣。
骨名。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又名肩髆、锨板子骨、琵琶骨。解剖学同名骨。为三角形扁骨,是上肢带骨之一。贴附于胸部的后外侧,其关节盂与肱骨头构成肩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