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鍼》。即哮拔、醋呛哮详该条。
书名。郑守谦撰。本书介绍人体解剖、生理学(包括脏腑、经络、经穴)及胎儿发育等,是一种中西医合参的著作。书中也收入一些涉及八卦及基督教的内容。1923年长沙明道中医学校出版石印本。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指小儿因脾经有风而致多涎的症状。由于风邪上逆,导致脾胃气机不和,以致涎液上壅,乳汁不下,甚则昏昏多睡。治宜调和脾胃,疏风豁痰。用防风散(防风、羚羊角、人参、枳壳、甘草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橘红之别名,详该条。
见卫生家宝方条。
指初潮月经。明·万全《广嗣纪要》:“月事初下,谓之红铅。”
书名。8卷。清·王德森辑。刊于1910年。本书系摘录数种清代儿科著作中的重点内容编成。其中卷1急惊、卷3麻症,摘自夏鼎《幼科铁镜》;卷2慢惊、卷4痘症,摘自庄一夔《福幼编》;卷5脐风,摘自廖积性《广生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碎米柴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