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经穴名。代号LU11。出《灵枢·本输》。别名鬼信。属手太阴肺经。井(木)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布有来自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形成的末梢神经网和指掌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庵摩勒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系因痘麻余毒未清,复受风邪而发(清·聂子因《眼科易简补编》)。症见眦角红赤糜烂,痒痛喜拭。治宜祛风清热解毒。用解毒消风散,血热重者加紫草、丹皮。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卷六。“伤寒吐蛔,责之胃寒。痘证吐蛔,责之里热。由热毒拂郁于里,又不能食,虫无所养,但闻食臭,即涌出者,宜黄连止蛔汤。”
《症因脉治》卷一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知母、石膏。水煎服。治腋痛属燥火伤肺气者。若胃火上冲,加葛根;肝火旺,加柴胡、黄芩。
见张氏医通条。
证名。《银海精微》:“三泪:一曰冷泪,二曰热泪,三曰眵泪。一冷泪,不赤不痛,无翳无膜。凡早起迎风有泪,或至秋迎风有泪,其泪自出,病在肝也。二热泪,如糊粘下与上睑皮,有红有肿,眼罔不见日,夜见灯火泪涌出
病名。属舌衄。《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心膈蕴积热毒,而生于舌,老者难医,少者尤可;若(舌上)有孔,则全症也,或有一、二孔,其中流血,或在左右,有黑心。”治宜清热、凉血、止血。可选用三黄凉膈散、犀
病名。《圣济总录》卷九十四:“腹中气满,心下尽痛,气积如臂者,名坚疝。”即癥疝。见该条。
病证名。《古今医统》:“此症脾胃积久而发出,以致睑内生赘如粟如黍,或有血块,俱以手法去瘀血,服活血清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