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筋挛

筋挛

证名。亦称筋瘛。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灵枢·刺节真邪》:“虚邪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搏于筋,则为筋挛。”多因感受外邪,或血少津亏,筋脉失于荣养所致。《张氏医通·挛》:“《内经》言:挛皆属肝,肝主筋故也。有热有寒,有虚有实。热挛者,经所谓肝气热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六味丸牛膝当归之类;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张,软短为拘,弛张为痿,先搐瓜蒂散,次与羌活胜湿汤;虚邪搏筋,则筋急,五积散血虚则筋急,增损四物汤;剧劳筋脉拘急疼痛少眠者,黄芪丸,更于暖室中近火按摩为佳;虚风袭于经脉,手足拘挛,屈伸短缩,腹痛爪甲唇俱青,转筋不思饮食,甚则舌卷囊缩木瓜散;拘挛瘫痪,口目斜,骨节疼酸,行步不正者,舒筋三圣散;痹湿筋挛骨痛者,续断丸;误汗漏风,筋挛缩急,或方士用木鳖发汗;见风筋脉拘挛者,并宜桂枝汤倍桂加归附;病初起者,分表里治。”本证常见于、中风等病。参见各条。

猜你喜欢

  • 狼毒中毒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狼毒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头晕,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致休克,死亡。冲捣药物可产生接触性皮炎。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狼毒毒的药物,如兰汁、盐汁、白敛、杏仁、

  • 胎前虚热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初孕大热。详该条。

  • 阴阳刺

    即偶刺,见该条。

  • 肾主先天

    肾藏精,人的生殖发育,须赖肾脏精气的作用,故称。参见先天、先天之本各条。

  • 黄猛菜

    见《广西中药志》。为钩吻之别名,详该条。

  • 神效鸡清丸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方。木香二两,黄连二两半,肉豆蔻(大者生用)七个。为细末,鸡子清搜和为饼,慢火上炙至色红极干,再研为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米饮送下。治泻痢。

  • 六腧

    指六腑所属阳经的井、荥、俞、原、经、合等六个特定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

  • 眉骨痛

    证名。又名眉眶痛。为多种疾病常见之证候。①“眉骨者,目系之所过,上抵于脑,为目属于脑也”(《证治准绳·杂病》)。故诸阳经病或风热毒邪上攻下注于目睛者,遂从目系过眉骨,与眉骨相并而痛。若系心肝壅热或风热

  • 地丁草

    ①见《辽宁经济植物志》。为苦地丁之别名,详该条。②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紫花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 清阳

    指体内轻清升发之气。走向上窍的阳气,发于肌表腠理的卫气,充实四肢而具有卫外作用的阳气等,均属清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