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燥法之一。治疗大肠燥热而便秘的方法。患者大便干结、口臭唇疮、面赤、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实,用麻仁丸。
针灸术语。指针灸取穴或施术时患者躯体所采取的位置。《标幽赋》所载的“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即指此而言。体位一般分坐位、卧位和立位三种,详见各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为草薢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洪金鼎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木槿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七叶一枝花之别名,详该条。
系黄帝和岐伯的合称。参见岐黄、岐伯、黄帝等条。
病证名。指感受寒邪、湿热所致的胃脘痛。寒症多见于中气素寒,热症多见于内有积热患者。《症因脉治》卷一:“外感胃脘痛之症,向无此症,偶值时令暴寒,心下闷痛,恶寒厥冷,二便清利,口吐冷沫,此寒邪入胃,凝结痰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胎水肿满。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胁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