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黄独零余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应候,见该条。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从六品上。
指外侧缘。《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
即怔忡。《伤寒明理论》卷二:“悸者,心忪是也。筑筑惕惕然动,怔怔忪忪,不能自安者是矣。”详怔忡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黄瓜疽、肉龟。指生于背部脊旁的痈,由脾火积毒而成。皮肉色红,状若黄瓜,高肿寸余,长可尺许,四肢麻木,疼痛引心。治疗同外痈,参见有头疽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人体下肢。《灵枢·刺节真邪》:“肢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
①证名。又称缩筋。指筋脉挛急不舒、疼痛。《脉经》卷三:“脉弗营则筋缩急。”《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筋缩为热,缩者短促。……是其意实以缩即为拘挛之义。”多由受寒,或热伤筋脉,或血虚无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