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

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

病证名。亦名肾虚经乱经行先后无定期证型之一。多因早婚,房室不节,产育过多等耗伤精血,以致肾气不固闭藏失职,冲任失调,胞宫蓄溢因之失常。症见经期先后不定,经血量少,色淡质稀,面色晦暗,头晕耳鸣,腰膝痠软,夜尿较多,大便不实等,是为肾阳虚证。治宜温阳补肾。方用固阴煎(《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茱萸人参五味子、兔丝子、远志、炙甘草)加肉桂附子补骨脂。或用定经汤(《傅青主女科》:兔丝子、白芍当归熟地黄、山药、茯苓柴胡荆芥穗)。

猜你喜欢

  • 风痰眩晕

    病证名。见《医学正传·眩运》。因风痰上壅,闭塞清阳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风痰闭壅眩晕,必胸膈痞塞,项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或心忪烦闷而发。”治宜祛风化痰。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丸、白附

  • 祝春渠

    【介绍】:见祝源条。

  • 郭德昌

    【介绍】:参见郭居易条。

  • 涂药板

    器械名。为咽部涂药用。柄长20厘米,头圆形(用钢或铜制),直径1.2厘米(图115)。图115

  • 口麻

    症名。系指口内麻木不仁。常见于其他一些全身性疾病。《血证论》卷六:“口麻是血虚。”治宜补血养血。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参见口不仁条。

  • 润燥

    用滋润药以治疗燥证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润之。”燥证分内燥、外燥二种。外燥是外感燥气致病,内燥是内脏津液亏损之证。润燥分为轻宣润燥、甘寒滋润、清肠润燥、养阴润燥等。详各条。

  • 王金

    【介绍】:明代医家。字芝山,西安(今属陕西)人。年17岁时因救落水道人而授予秘术。明世宗好方术,被召,见宠,出入宫廷20年,后因医世宗病不愈而谪戍闽海,数年后徒居开封府。子继怀,亦精医药。

  • 蔡小香

    【生卒】:1862~1912【介绍】:清末妇科学家。名钟骏,号轶鸥,以字行。上海人。清光绪十年(1884年)科诸生。入泮后绝意功名,以医为业。其父砚香有医名,秉承家学,于妇科造诣更深,赠药济贫,名闻遐

  • 湿癣

    病名。皮肤湿疡之一。《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色赤湿痒,搔之多汁成疮……其里亦有虫。”由风湿热邪浸入肌肤而成。其症患处皮损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浸淫不断扩大

  • 虚冷泄泻

    病证名。《活幼心书》:“先泻而后吐者,乃脾胃虚冷,其候先泻白水,或白冻,吐亦不多,口气缓而神色慢,额前有汗,六脉沉濡,此为冷也。”治宜温中,用理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