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指脐带。②指膀胱。
《疡医大全》卷七方,又名三仙丹。水银一两,明矾、火硝各一两二钱。为末,入锅内,用瓷碗一具(先用生姜片擦碗内外,以防碗炸)盖定,碗口以潮皮纸捻挤定,碗底用泥封固,炭火炼制,约三炷香,停火候冷,刮下碗内药
【介绍】:见施发条。
指验齿与龈以辨病。叶天士云:“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小儿病看舌后,亦须验齿。”“热邪耗肾液者,齿色必黄,黄如酱瓣宜救肾。热邪耗胃液者,齿色必紫,紫如干漆,宜安胃。齿光燥如石者,胃热;枯骨色者,肾液枯
痿证之一。见《医宗必读·痿》。又名皮痿、肺热痿,亦称肺痿。由于肺热叶焦,病及皮毛所致。症见皮毛枯萎,或咳呛气急等;若病邪留着不去,可使筋、脉、骨、肉失养,发生痿躄。《素问·痿论》:“肺主身之皮毛,……
病名。指秋季的一种热病。《温热经解·客气温病治法》:“秋温,不大便五六日,舌苔焦燥者,热病也,大承气汤主之。秋温,化热十余日,邪入厥阴,唇焦齿燥,耳聋,舌根焦黑,手指蠕动欲痉者,三甲复脉汤主之。秋温,
见《小儿药证直诀》。即红大戟,详该条。
病名。《达生保赤编》:“孕妇因吐血衄血,徒然口噤不能言语,有类中风,若不急治,必致坠胎,宜紫苏饮加减治之,切勿用苏合丸及乌药顺气散。”不可以真中风治疗。
书名。为《素问评文》24卷(附:《遗篇》)和《灵枢评文》12卷的合称。清·周学海评注。刊于1896年。内容全依通行本《内经》的编次排列。书中用品评文章的方式,根据诵读古文的要求,通过注文及旁注予以评述
古刺法名。五节刺之一。《灵枢·刺节真邪》:“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输也。”指治疗热性疾病针刺机体外侧及背部奇穴的方法,亦有认为取用热病五十九俞者。该篇还指出恶寒无汗,内外皆热,咽干欲饮的热性疾患,因奇输